山姆.謝普 (1943-2017)

身兼劇作家、演員和導演,他揭露美國夢神話與現實之間的鴻溝

山姆.夏普因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併發症狀過世,享壽 73 歲,他兼擅演員、影視編劇、舞台劇作家和導演。在這些領域裡,他挑戰並重新理解那些神話般的美國夢典型。他寫了將近五十部劇作,其中技驚四座的作品諸如贏得普立茲獎的《埋藏的秘密》(1978)、《正港西部》(1980)和《愛情傻子》(1983),確立了他在美國劇場史的宗師地位,並且創造了鮮活而直白的語言,用以探索美國夢的神話和現實、過去與當下,及父與子之間隔閡。

他筆下有缺陷的大男人豪傑,彷彿從安東尼.曼(Anthony Mann)(註 1)的西部電影踉蹌跌進他的劇本,還有田納西.威廉斯(Tennessee Williams)(註 2)調調那種爭吵不休的家庭,再強行將這些人湊在一塊,組成浩劫式的溫室實驗情境,結果是他彷彿讓貝克特(Samuel Beckett)(註 3)以牛仔打扮粉墨登場。在創作過程中,他發現有大批觀眾熱衷於他狂暴的心理劇場、殘酷的人物剖析,和遍體鱗傷的浪漫主義。屆 40 歲時,他已成為作品登台次數僅次於威廉斯的美國劇作家。

註 1:曼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重要導演,活躍於 1940 至 1960 年代。
註 2:威廉斯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,包括《慾望街車》在內的眾多作品日後都改編為電影。
註 3:貝克特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眾多作品中最為人知的當屬《等待果陀》。

他著迷於美國生活中因貧乏感而起的種種暴力行徑。「一敗塗地的感覺可以很深——或許因為這個國家在邊境的強取豪奪、因為曾翦除此地的原住民而深埋的負疚感,或者因為大家奉行的清教徒工作倫理。」他在1984年說道。「我不真的明白這些,不過這些都是我強烈好奇心的來源。」

為了明白勾勒遍布他作品裡的這種蓄滿張力、常有伊底帕斯情結的對峙,還有進步與傳統之間的摩擦,他打造了一種全然原創的寫作口吻。他用失控的獨白,從庸俗中創造出急迫、節奏感強烈的詩意。「我每天都開車上高速公路。」在《正港西部》的故事裡,正為了誰更能掌握真實性而爭論的編劇奧斯丁說道。「我吸進廢氣。我看的是彩色電視。我在喜互惠超市購物⋯⋯西部這種東西老早不存在了!那是死掉的東西!」然而謝普同樣能在靜默之中雄辯滔滔,他在電影《巴黎,德州》(1984)的劇本中(他與L.M.基特.卡森(LM Kit Carson)合寫劇本,並以謝普早前作品《汽車旅館紀年》為雛形改編)證明了自己的能耐。這部由文.溫德斯(Wim Wenders)執導的悲壯鉅作將西部重塑成當代的公路電影,影中哈利.迪恩.史丹頓(Harry Dean Stanton)飾演的漂泊獨行人在片頭的一個小時幾乎全然無聲。

作為演員,謝普的銀幕形象相對柔和,他早年就以其蒼白病氣的奪目俊貌和高貴的氣質竄紅。往後他的容貌漸轉滄桑,他的角色通常予人灰髮蒼蒼的傳統印象。在泰倫斯.馬利克(Terrence Malick)的電影《天堂之日》(1978),他是誤闖三角戀情的垂死農夫。他最精湛的演出表現應屬在導演菲利普.考夫曼(Philip Kaufman)大手筆改編自湯姆.沃爾夫(Tom Wolfe)著作的電影《太空先鋒》(1983)中,扮演飛行員查克.葉格(Chuck Yeager)。謝普的詮釋令人憶起葉格本人堅忍的決心,葉格是世間首位達成音速飛行的人類,他不顧性命安危寫下新的飛行高度紀錄。電影尾聲他經歷燒傷與劇烈撞擊,在砰然巨響中墜回地球,但他傲然地拖著破爛的降落傘爬了起來。他的演出替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,而據約翰.溫特斯(John J Winters)撰寫的《山姆.謝普:一生》(Sam Shepard:A Life)所述,自此謝普的演員與寫作生涯的界線逐漸模糊,創造一派「大眾想像中的無畏藝術家牛仔」形象。

這個形象在銀幕上一貫綿延,包括在戈馬克.麥卡錫(Cormac McCarthy)作品改編的電影《愛在奔馳》(2000)、《刺殺傑西》(2007)和密西西比河的懷鄉肥皂劇《泥土》(2012)裡都是。近來謝普在Netflix影集《血脈》(2015)出演大家長,領導因謀殺和背叛而傷痕累累的動亂家族。普遍印象是謝普在該劇悠然自得,尤其是節目製作人似乎丟進了各種謝普專擅的素材,煮了一鍋令人熱血奔騰的戲劇大雜燴。也難怪謝普看起來十分自在。

他生於伊利諾州薛瑞登堡,童年大多在南加州度過,他的父親山謬.謝普.羅傑斯(Samuel Shepard Rogers)是教師、農夫和美軍退役飛官,母親珍.舒克(Jane Schook)也是教師。他全家經常遷徙,先後住在猶他州、佛羅里達州,再定居加州杜瓦蒂,他的父親在當地經營酪梨農場。自洛杉磯的杜瓦蒂高中畢業後,他就讀聖安東尼山學院,專攻農學。

雖然他自稱是個麻煩製造者,當時的同學日後憶及都稱謝普是個「善良、有禮、安靜」的男孩。然而他的確多次與酗酒的父親衝突,在一次介入父母爭吵之後離家出走。他先後打了多份零工,也短暫加入巡迴劇團。最後他在紐約落腳,他擔任服務生,並開始大量撰寫外外百老匯(註)的獨幕劇劇本。

註:外百老匯指在紐約市較百老匯音樂劇規模小的戲劇演出,外外百老匯則是更便宜、實驗性更強的戲劇演出。

這些劇本即刻令他臭名昭彰。《牛仔們》和《岩石花園》的同台雙場演出因其驚世駭俗的台詞引起騷動,《岩石公園》的一幕還在肯楠.泰南(Kenneth Tynan)1969 年的滑稽劇《噢!加爾各答!》摘錄重現。據稱多間上演謝普劇作的戲院都因此遭到觀眾退票。不過即使爭議不迭,同樣有許多好評:在 1966 年到 1968 年間,他以《伊卡洛斯之母》和《觀光客》在內的劇作搬回六座奧比獎(註)。

註:美國知名文化新聞刊物《村聲》每年頒獎予外百老匯與外外百老匯的戲劇演出,相應頒給百老匯製作的東尼獎。

他鋒芒漸露的創作生涯令他與當時其他藝術家們的人生交會。他與滾石樂團成為朋友。他和垮世代詩人艾倫.金斯堡(Allen Ginsberg)參與羅伯特.法蘭克(Robert Frank)電影《我與我的兄弟》(1969)的劇本創作團隊。在另一回沒那麼愉快的合作裡,他共同創作米開朗基羅.安東尼奧尼(Michelangelo Antonioni)的電影《無限春光在險峰》(1970)劇本。「安東尼奧尼想要拍一部當代青年的政治宣言,寫進許多馬克思主義的術語和黑豹黨的演講詞。」他說。「我就是沒辦法。我就是沒那麼感興趣。」謝普的名字最後與其他四人共同列在演職員名單的劇本編劇。

他也擔任神聖型態醉漢樂團(Holy Modal Rounders)的鼓手,並和演員奧蘭.瓊斯(O-Lan Jones)結婚,育有一子。同時,他與音樂家派蒂.史密斯(Patti Smith)展開一段七個月的戀情,更在 1971 年與她合寫半自傳劇本《牛仔的嘴巴》,兩個人都登台演出該作。同一張節目表上他的另一部劇作《背、蟲、獸、餌》(Back Bog Beast Bait),則由瓊斯出演以史密斯為靈感的角色。

謝普和瓊斯短暫搬到倫敦逃離種種糾葛,此時他遇見了導演彼得.布魯克(Peter Brook),布魯克引薦他靈修哲學家喬治.葛吉夫(GI Gurdjieff)的課程,並鼓勵他更縝密地思考筆下人物。返美之後,他參加了巴布.狄倫(Bob Dylan)的驚雷秀(Rolling Thunder Revue)巡迴演唱,並和瓊妮.米歇爾(Joni Mitchell)短暫交往;米歇爾的歌曲〈郊狼〉據說講的就是謝普(「他把我困在角落且不容我拒絕/他拽著我離開舞池/於是我們正貼身徐緩舞動」)。他和狄倫的友誼也讓他在狄倫的電影《雷納多和克拉拉》(1978)出任共同編劇,並合寫歌曲〈布朗斯維爾女孩〉。

對奔波的生活惴惴不安,又念及布魯克的告誡,謝普在舊金山的魔術劇院(Magic Theatre)接下駐地劇作家的工作,這段時間寫出的劇作帶他爬上生涯巔峰,也永遠定義了他在觀眾心裡的形象。在 1977 年倫敦皇家司法院首演的《烈火家園》裡,關注的角色是個債務纏身、酗酒的飛行員,試圖變賣他的加州農場土地。

在《埋藏的秘密》裡,一個失能的家庭無法放下死去的兒子,一家之主道區又是個縱情酒精而體衰的家長。謝普自己的父親看了其中一場演出,怒罵起舞台上的演員。「他覺得整齣戲都在攻訐他,且他當時也喝醉了。」謝普說。「他被踢了出去,承認他是我父親之後才再次獲准入場。結果他又開始朝著演員們大吼大叫。」

《正港西部》講的是交惡的兩兄弟,謝普認為他在人性裡頭看見根本的分歧,就用之渲染於兩人身上。「我認為我們分裂的程度遠比心理學能揭露的還要殘酷太多⋯⋯我們得和這樣的分裂共處。」(2000 年該劇本的演出深受謝普本人推崇,演員菲利浦.西摩.赫夫曼(Philip Seymour Hoffman)和約翰.萊利(John C Reilly)在不同夜的演出互換角色,以凸顯人物之間的關係。)

《愛情傻子》(1983)則是在汽車旅館上演的一齣亂倫異母兄妹狂烈戲碼,謝普也參與 1985 年勞勃.阿特曼(Robert Altman)對該劇的電影改編,並演出該片。《心靈謊言》(1985)則探索了一段虐待傷害的婚姻。這故事中揮之不去的依舊是一個醉酒、盛氣凌人的父親角色。這齣戲也總結了謝普身為劇作家最光輝的時期。

在這段時間裡,謝普的演員生涯起飛了。雖然他在名演員法蘭西絲.法默(Frances Farmer)的傳記電影《法蘭西絲》(1982)發揮不算出色,但該片對他另有重大意義:他和該片演員潔西卡.蘭芝(Jessica Lange)相戀,兩人相守長達 26 年。他們雙雙出演鄉村電影《家園》(1984)和《芳心之罪》(1988),謝普亦執導蘭芝出演的《迢迢歸鄉路》(1988),是謝普一生唯二執導電影的其中之一。他的另一部執導電影則是《沈默無語》(1993),該片是懸疑西部片,演員有瑞凡.費尼克斯(River Phoenix)、理察.哈里斯(Richard Harris)以及亞倫.貝茲(Alan Bates)。

他和黛安.基頓(Diane Keaton)一同演出喜劇《嬰兒炸彈》(1987),和茱莉亞.羅勃茲(Julia Roberts)共同演出賺人熱淚的《鋼木蘭》(1989)和驚悚片《絕對機密》(1993)。在麥可.阿莫瑞達(Michael Almereyda)演繹的當代《哈姆雷特》(2000),他是扮演鬼魂的絕佳人選,和伊森.霍克(Ethan Hawke)飾演的王子有出色的對手戲,阿莫瑞達此後又執導揭露謝普性情的紀錄片《正所謂災難》(This So-Called Disaster,2003),該片拍攝謝普劇作《已故的亨利.摩斯》的登台準備過程。其他謝普曾演出的電影包括《黑鷹計畫》(2001)、《手札情緣》(2004)、《殺戮行動》(2012),還有自崔西.萊茲(Tracy Letts)劇作改編的《八月心風暴》(2013)以及驚悚片《七月寒潮》(2014)。

謝普在餘生持續寫作、演戲與執導不懈,還動筆嘗試短篇故事——例如作品集《徜徉天堂》(Cruising Paradise,1996)與《考勤表:許多故事》(Day Out of Days:Stories,2010)——以及今年出版的小說《裡頭的人》(The One Inside)。2016 年問及他是否認為自己一生有所成就,他回答道:「是也不是。如果你算上短篇故事、其他所有書籍,再混進一些劇作和零零總總的作品,那麼是的,我少說也逼近自己立下的目標。但如果就單一作品而論,我會說不。當然我有自己鍾情的作品,可是沒一個真的算得上數。」在他筆下作品處處得見的混亂家庭戲碼裡頭,最後他卻似乎緊扣著孤獨不放。2010 年 他說,寫作「幾乎算是我的答覆,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回應寂寥。」

他與瓊斯的婚姻育有一子傑西(Jesse),並和蘭芝生下兩名子女,漢娜(Hannah)以及沃克(Walker)。


山謬.謝普.羅傑斯,作家暨演員,生於 1943 年 11 月 5 日,卒於 2017 年 7 月 27 日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